党旗下成长 < 返回主页
在那牡丹盛开的地方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金秋10月,已经过了牡丹盛开的季节。走进菏泽市,依然能感受到牡丹之都的盛名。
牡丹,其花红故谓“丹”,仿佛冥冥之中就注定,在它盛开的地方,会有红色的故事发生。
菏泽发电公司航拍图
菏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著名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正是从这里出发,千里挺进大别山。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百万鲁西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共有4.3万余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
曾经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地方,如今开满了牡丹,呈现出一幅盛世之景象。但是革命先辈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不论过去多久,都会让人们发自内心地自我拷问: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
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菏泽发电公司(以下简称菏电),从一个卖鸡蛋集资办电的故事开始,用了30年的奋斗来回答这个问题。
绿色葱郁的厂区(程晓雯摄)
为了800万人的光明梦
上世纪80年代,菏泽缺电严重,凭票供电、拉闸限电、开三停四这些都是当时电力供需紧张的缩影。菏电计划经营部主任米银重就是菏泽人,在他的印象中,缺电就是童年最大的烦恼。小时候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件,整个生产队只有大队部有一台,平时因为没电很少开。上学时,晚上写作业,点的都是煤油灯。那时候,米银重就期望着:“要是能用上电灯该多好啊。”米银重的期望代表着所有菏泽人的梦想。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父老乡亲们的生活水平,筹建电厂、发展电力事业刻不容缓。但筹建电厂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钱从哪里来?这又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菏泽地委、行署带领全区800万人民下决心自己办电。
菏电公司纪念投产发电30周年图片展(程晓雯摄)
革命战争年代,菏泽老百姓积极支援前线。菏电建设时,这种红色传统再一次体现的淋漓尽致。得知要建电厂,并不富裕的菏泽地区30万干部职工每人拿出四个月工资,700多万农民每人7元钱集资款,不少贫困村民把卖鸡蛋、盖房子、儿女结婚的钱都拿了出来。集资建厂时,米银重家4口人,需要集资28元,但是家里没有钱,父亲就去贷款,把28元集资款交了。
1988年,菏电筹建处正式挂牌成立,拿着全市老百姓集资得来的筹建资金,时任筹建处基建组组长刘云亮说:“全市父老乡亲把卖鸡蛋凑的钱交给我们建厂,我们一定要干好。”1990年7月,开工典礼,周边的老百姓全都来观看。
菏电人知道,建设资金来之不易,每一分钱都要省着花,还要花在刀刃上。20天建成了两排办公兼宿舍的平房,门窗玻璃还没有安好,第一批建设者们就急着搬了进去。
在筹建期间,“不购置高档家具图舒适,不建办公楼图安逸,不买高级轿车讲阔气,不大吃大喝讲排场,不建正式职工食堂讲条件”已是不成文的规定。筹建处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变更设计、坚持设备物资货比三家。
大家对电厂的渴望有多强烈,计划的工期就有多紧。电厂需要水,修水库的计划报上去,省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认为,要设备没设备,要机械没机械,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完成。
菏电人偏偏不信,办法还是老一套,依靠群众搞建设。一时间,好几万人背着铺盖出河工,没有住的地方就搭个窝棚,没有吃的就自带炊具,在窝棚边上支口大锅。刘云亮去工地时,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窝棚,几万人拿着最原始的工具,全靠人力在奋战的场景,眼里流下来热泪。水库秋天开工,春节前就完工了,用时不到3个月,菏泽人再次创造了奇迹。
经过六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一、二号机组分别比国家考核工期提前了7个多月和5个月移交试生产,从而结束了菏泽严重缺电的历史。1999年,菏泽公司成为地区历史上首家利税过亿元企业。
菏电公司二期现场(程晓雯摄)
为了报答老区人民的恩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回望历史清晰可见,菏电30年的创业史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一部忠党报恩的奉献史。
1998年12月,二期2×300WM 发电机组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01年12月、2002年7月相继投产发电,企业规模实现了迅速膨胀。2006年8月,三期2×330WM 发电机组投产发电。充足的电力供应不光使拉闸限电在菏泽地区永远成为历史,更是在地区经济增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济好了,电厂扩建再也不用乡亲们卖鸡蛋凑钱,但是这件往事,菏电人持续讲了30年,是新员工入职的必修课,无论何时入职的菏电人心里都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也因此,忠党报恩,成为全体菏电人奋斗的最鲜明的本色。
当年,怀揣着“用上电灯”梦想的米银重,考学时选择山东电力学校热工自动化专业,从此一辈子与电力结缘。毕业后,米银重分配到菏泽电厂工作,临出门前父亲对米银重说:“这厂是咱自己拿钱建的,你去了一定要干好。”
牢记父亲的嘱托,米银重很珍惜在菏电工作的机会,先后在一期、二期和三期项目都干过。早期,机组自动化程度不高,没有集中控制,米银重参与DCS改造。他说:“我们全家就靠这个厂生活,哪里有不足的地方,我就要把它改好。”
为了做到更好,菏电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与党和人民的需要保持一致。
菏电公司集控室(程晓雯摄)
当“超低排放”理念出来的时候,菏电便把超低排放改造摆上了重要日程,陆续对所有机组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2017年实现了全部机组的超低排放,取得菏泽市第一个企业排污许可证。
2018年11月,菏电一期两台135MW机组全部完成高背压改造工作,成为菏泽城区供热的主力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跨入发展“快车道”。机组寿命到期后,已经成功延寿10年,还能继续发挥作用,为市民送去温暖。
智能化时代来临,菏电全面推动“互联网+燃料设备”的燃料管理模式。2019年12月,取制样机器人正式投用,标志着该公司正式步入燃料智能化时代。
30年来,一代代菏电人曾创造过诸多辉煌。1995年公司全年发电量18.319亿千瓦时,到2020年,全年发电量达70.33亿千瓦时。数字的跃变,显示了城市蓬勃发展的活力,也象征了一座企业的中兴崛起,一群电力人的协同奋进。
汗如雨下的检修现场(程晓雯摄)
30年来,菏泽电厂始终记得老百姓的恩情,认真履行央企社会责任。2012年以来,菏电先后派出11名第一书记,帮助14个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党建+扶贫”工作模式,公司51个党小组与贫困户实现全覆盖“无缝对接”,先后投入资金129.5万元,帮助建设大队部、文化广场、扶贫车间,街道硬化、光伏发电,持续开展“造血式”帮扶,做好“爱心消费 助力扶贫”工作,开展了“全国扶贫日”、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全体菏电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和弘扬鲁西南革命老区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高标准、严要求、高起点抓好党建引领、安全生产、经营发展等工作,累计发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实现利润近40亿元,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一流发电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菏泽电厂为反哺鲁西南老区人民民生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建设美丽“新菏电”
走过30年风雨历程,菏泽公司也正和众多火电企业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家2030年碳巅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要求,标志着发展新能源项目,打造新型绿色能源企业迫在眉睫。这既是巨大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进化”机遇,关乎企业生死存亡、事业兴衰成败。
菏电党委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体悟初心使命,提出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发展战略,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努力推动企业从传统火电企业向绿色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菏泽发电公司航拍图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云云说:“我们不能忘记,30多年前‘集资办电’,菏泽公司一期两台机组是菏泽人民用卖鸡蛋的钱垒起来的。30年后的今天,人民的期待已不再是能用上电,而是用上绿色清洁电。这是民心所向、时代之问,是我们火电企业必须给出的历史答卷。”
就像30年前第一次创业时一样,菏电人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聚焦打赢新能源发展攻坚战、清洁智慧火电转型攻坚战,到2025年,打造一个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新时代绿色、智慧、安全、高效的美丽“新菏电”。
针对二次创业,菏电公司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在思考。发电部主任石贤捷说:“二次创业势在必行,形势逼着我们去转型,首先是存量优化,我们厂装机容量低,能耗高,这是现实,我们要杜绝违章、杜绝误操作、杜绝责任事故,坚决不能给公司扯后腿。”今年,公司开展了春检、安全生产月、专项安全检查等活动,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的保电任务。
三期集控室运行乙班机组长梁基安正在部署工作,严防台风“烟花”侵袭(程晓雯摄)
发电部已经成立了几个指标专项工作小组,其中掺配烧工作小组攻关科学掺烧、经济掺烧效果显著。上半年,公司共采购煤炭 167.17万吨,通过经济煤掺烧取得效益870余万元。污泥掺烧也正在研究推进,为地方政府解决重大环保难题,以换取相应的电量奖励,把电厂的生存与城市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
菏电供热1000多万平方米,占菏泽市供热面积70%左右。今年听闻菏泽市35吨/小时以下的工业锅炉要关停,石贤捷说:“我们准备把这些锅炉的用户接管过来,如果下一步供热面积进一步扩大,我们再对二、三期的机组进行高背压改造,完全可以满足。”
平时负荷率不高,开机数量少,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导致一、二期亏损,压缩三期盈利空间,守着现在六台机组过日子肯定不行。为此,菏泽电厂成立了新能源发展部,提出今年投产5万千瓦,开工建设10万千万,签署框架协议20万千瓦的新能源发展目标。
山东公司出台了新能源项目开发攻坚行动方案和发展工作奖励办法,菏电公司明确,菏电的奖励标准按奖励办法2倍执行。要求各部门做好政策宣传,充分挖掘公司人才资源,深入对接地方储能、分布式能源、光伏风电、零碳小镇等建设资源,集全公司之力,确保在新能源发展中赢得先机,全力以赴打好“二次创业”第一仗。
新能源发展部主任刘洪波认为,开发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压力非常大,仅仅在菏泽发展不行,还要走出去发展,现在他们已经在省外考察项目,力争闯出一片新天地。
30年栉风沐雨,回望旧历史,谱写新蓝图。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时代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华章,在不懈奋斗中书写。菏电人必将赓续前人的精神,会当击水三千里,开创独一无二属于我们的新的时代。